张宝中
王王游踪遍于海内外,每到一处,必有新作。
《夜宿塞纳河》“塞纳河边春风暖,此桥渡过又一桥”一联,晓畅明白,如话家常,尤增亲切之感。《泰山行》一诗“入山见突兀,出林乱云飞。帝王临封地,天下众望归”,清新如画,不事雕琢,使人想起李太白诗“举头红日近,回首白云低”,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深度契合,先生庶几得之。
王王先生每到一处云游,必然挥毫泼墨,结合创作的固体诗词,抒发心意。回到现实中,你歌颂多了,免不了虚情假意贻笑千古,你批评多了,免不了得罪这个那个让人不快。唯有玩山乐水,不粉饰不溢美,表现出了一个诗人应有的现实责任感和书法家的人文关怀。见华山必写狂草,否则何以雄奇;见庐山必写楷书,否则何以见清秀。
这在当下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,书法家有时会把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物质的追求混淆在一起,创作者的书法艺术水平会因为缺乏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而失色不少。
王王书法作品中有他的学识积累,人生阅历,以及寄情山水的人生感悟。寄情山水是一种纯粹的超脱,人生得以超脱,书法作品也会得以超脱。
我认真研究过王王百篇游历诗歌,以及以山水诗歌为题材的书法作品,总觉得这些作品来自书写者的人格深处,作品中的笔墨浓淡,全然来自内心。他对古典文学的沉浸时间已经不短,行文笔墨已摆脱了传统的恭敬拘谨,而进入了轻松自由随心发挥的状态。
古代书法的传播,简单的有那么几种,真迹流传,名家仿本,摩崖石刻。所谓物以稀为贵,名家书作在这种传播手段下,自然十分珍贵。
当代媒体,作为传承和传递文化的一个重要工具,而互联网对报纸、电视、广播的颠覆,似乎也随之颠覆着一切。
本来珍贵的书法作品,在网络上随手即可搜索到,当今的印刷技术,又使仿品的笔法气韵、间架结构和原作并无二致。难道只是因为原作是书家所写、仿品是机器所做,就天壤之别吗,那么书法本身的东西,在艺术价值中又占有多大的地位呢?是书家因作品而贵?还是作品因为书家而名?
违背常识的现象称为书法领域的常态,这种现象值得深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