侯建
我动笔之前,王王曾经嘱我:且说纯粹之事,莫砌过誉之词。意思是,有啥说啥就好了。
王先生除了泼墨挥毫,也写诗、写小说,他曾写道:
未竟之事,小说记之;未竟之思,诗歌咏之;未竟之情,书法发之。
寄情遣意,是王先生书法的本意。可能每个人都有老天注定的缘分,王王八岁开始学书法,他出生在东北农村的小山沟,于书法无师自学,楷书从柳公权的玄秘塔开始,行书从王羲之的尺牍入门。
他常感叹那时家境贫寒,笔墨皆缺,尤其没有纸。那时就在玻璃上面写字,王王回忆起那段时光,说在玻璃上面写字有三个好处,第一写完了拿到河里一洗接着可以再写,第二玻璃放在字帖上面临摹很清晰,第三在玻璃上面练过,以后再光的纸都不怕了。
那时没有选帖之说,有啥写啥。所幸书圣的尺牍真是入门精品,多年过去,重读这帖,仍对其潇洒的笔意和完备的技法十分仰慕。早年醉心“二王”法帖,此后唐宋元明,行草名家一个个深度临遍。
还记得五年前,一个雪夜,和朋友饮酒正酣,论及当代书法,朋友拿出他收藏的王王创作的书法一卷《心经》,我当时一惊,这为什么让我一惊?这卷书法作品满含文雅洒脱之气,完全没有一些形式上的表演姿态。可以窥见现代生活鲜活的印痕;却又遵循古来书家基本的章法。
王王先生还对古体诗词也有着不凡的功夫,七绝、五律信笔挥洒,著手成春。实际上,王王先生早年便将古典诗词融入传统的书法创作,中国传统书画深深地滋养着他内心的精神家园。
朋友告知我王王先生的书法创作信奉“书家无意自然佳”,就是说,真正的书法创作,不可能在写字过程中有意地通过符合美学要求的点画、结构、布局使得作品产生美感,而且产生美感的愿望和念头都不能有;也就是说,信笔随心,多年文化积累、人生积累、书法修养的积累,自然的在笔端流出,才能成就千古佳作。
古人常说:书如其人。
人的性格有多少种,书法的风格就有多少种吧。而书法评论与鉴赏,也多半依照评论家、鉴赏家个人气质的偏好,评论书家得失。王王先生书法作品偏重行草,行草一脉,自从书法史上有了王羲之,后人都以书圣为参照,或多一点或少一点。似乎自家固有的部分则多余。个人之见,王王先生的书法风格“俊迈健朗”有余、“温秀柔弱”不足,从容间可看见张飞的彪悍,字里行间无法找寻貂蝉的妩媚。
所以,王王先生早年的行书作品受米芾、文征明的影响,亦曾倾心研究黄庭坚、苏东坡的书法,且颇能得古来文人书法水墨洇晕的生动趣味。2006年以来,王王先生对传统中国书法的笔墨本质有了新的认识,他一边读书法理论,一边大量地临摹国画山水树木,花鸟鱼虫,从自然界的千姿百态之中寻找书法气脉的创新,这让他的书法创作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境界。